Thursday, February 2, 2023

我眼中的中国🇨🇳

到过中国应不下十次,以下是从马来到中国的四大体会

(一)化妆间令我大开眼界
生平除了自己排出来的“黄金”,第一次看见别人家的“黄金”,就是在中国一景区公园的厕所。哦,那叫“化妆间”。

我已经大概预料到会面对文化冲击,所以尽量选择与流水最为反方向的第二间。设计是这样的,你的胯下是有单方向流水的一条沟渠,然后前面那间的客人排出来的都会在你胯下缓缓飘过,一清二楚。

(二)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
记得那时在云南昆明的一座公园,地上铺满了看起来不便宜的大石头,身边种着不年轻的大树。导游说大树是移植的,是从别的地方搬过来,整座公园的都是。或许这也发生在我国,但我从导游嘴里听说时下巴差点合不上了。因为配上装饰灯、脚踩的大石头地砖、围绕着公园数百年历史的城门,真是大开眼界了。

第二个印象深刻的是桂林,《印象刘三姐》是个多么令人惊叹的表演。在马来西亚听说过张艺谋导演的电影,原来也执导出色的文化表演。当地人当文化表演演员,真的是早上可能在景区工作或是正在忙进忙出的渔民,晚上都来当演员了。

去看龙脊梯田,我们当晚住在山上,但上山的路就只能走楼梯,行李会有当地人问要不要帮忙提。其中一个是上百岁的婆婆,让她拿轻的她还取笑我们。问题来了,住的旅馆有床、有冰箱,都怎么运上去呢?有小马啊,放在马背上或是人力一步一步扛上去。

到过中国山洞景区,就超看不起霹雳州椰壳洞。我们的椰壳洞是导游一组一组带着,用电筒画圈圈告诉你那是什么图案。中国的都是、都是、都是有色彩斑斓的灯光和标注告诉你那是什么图案,autopilot mode。或许有人会说那就没乐趣啦,破坏自然生态啦,但人家游客就是比椰壳洞多几千倍。

(三)并不只有马来西亚是多元种族
中国不把自己分类为种族,他们说民族。少数民族是获得优待、福利的,被多数民族保护者,当宝。我们却把少数的“种族”当草。把人分门别类是没问题的,因为那是确保文化的传承。但是占大比例的人把国家资源拿掉大半时,我们还拿什么来发展国家经济?

(四)大城市的大巴电子时间表
出国玩我都喜欢体验当地的公共交通,觉得跟旅行团总是少了体验当地人生活的环节。到过上海,搭巴士的时候看的电子时间表,巴士还有多长时间到站,直接用手机和家人沟通,大家都可以准时到站,避免miss掉巴士的麻烦。

喜欢到中国游玩,总会有不一样的体会。下一站 - 广州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